有的行業,越老越吃香,例如財務、教育,醫生可工控行業不是。工控行業從來就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行業。我覺得每一個工控人,都應該有這樣的感悟。尤其是搞工程的,更應該感觸深刻。
剛入行的時候,就開始跑全國,出長差,做項目,干工程。項目沒有不趕工期的,問題沒有不緊急的,客戶和領導恨不得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,每天工作壓力大得都想一頭撞死在空開上。
熬啊熬,從小工程師熬到所謂的“專家”(技術經理),結果能力越大,責任越大,越短的工期越想到你,越重大的故障越需要你,越難搞的客戶越選擇你,一樣逃不掉的熬夜,一樣免不了的投訴。
按理來說,能力越大,責任越大,收入也應該越大,個人價值也應該越高??墒?,細細想想,好像并不是這樣。工控行業的競爭這么激烈,早就已經擠干了項目的利潤,暴利行業變成了白菜行業,做的那么多項目,像模像樣賺錢的沒幾個,更別說暴利了。
當年我干了2年多的一個項目,累得差點把命都丟了,最后拿到的獎金只有幾千塊(項目確實沒什么利潤),至今都覺得心酸。那些年,除了補助,真的沒有賺到什么錢。補助這種錢,真的是血汗錢。到了這些年,幸虧公司被市場逼得調了幾次薪(不調薪人都跑了),不然別說IT比,和金融比,就連和自己公司的新員工比都不占什么優勢,屬于倒掛的那種。
接下來我們說說能力、收獲和價值。
能力,先說技術方面的吧。搞工程的,說白了,就是搞應用的,應用再強,也強不過研發,東西都是人家開發的,你說對吧。所謂的大牛,無非是被公司的產品給坑得次數更多,更能摸得清產品的坑在哪唄(我一直都覺得,對員工能力要求越高的產品,越不是好產品)。這些技術的積累,真正是高價值的嗎?而且,工控行業的發展很快,技術真的就像潮水一樣,一波一波往前涌。電氣-控制-軟件-現在又要網絡,硬件平臺在變,組態平臺在變,架構在變,什么都在變,說真的,對應用來說,這樣的技術演進速度,真的是疲于奔命,應接不暇。好不容易把PLC的坑給填完了,吭哧,全變了,又是全是坑的信息化。
再說技術之外的能力,工作方式方法,例如怎么寫日報,怎么發郵件,怎么溝通協調,怎么獲取資源,怎樣搞定客戶,怎樣推進項目,說白了,就是做事和做人,這些東西實際上很快就可以學會,就看個人。如果踏實勤奮,態度端正,不需要多久就能掌握,并沒有什么很高的門檻。世界觀正,方法論就是時間問題。唯一能說說的,就是所謂的項目管理能力吧(話說,身邊考項目管理PMP的同事是越來越多了)。
收獲。職場打拼兩大愿望:加薪和升職。錢,剛才已經說過了。升職,對于集成商的公司真是雞肋,幾十人的公司,都是自己的兄弟,你說你當了技術主管,管毛用,事情是真多了,但還是要出差,還是要到處救火,還是住廉價酒店,還是跟兄弟們一樣跟客戶干。
有時候,我也安慰自己,那么多的付出,也算是為中國的工業自動化事業奮斗了,可是沒過幾年,辛辛苦苦創建工廠被叫停了(冶金,水泥),那心里真叫一個有苦說不出啊。
真正說收獲,我覺得我最大的收獲在于結識了很多肝膽相照的兄弟,大家組成了優秀的團隊,一起拼搏一起開心,經歷了很多有意義的時刻,這是真的算這些年的大收獲。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,再好的團隊,也有分別的時候。再美好的時刻,也會成為過去。
什么是價值,稀缺性就是價值。你有哪些優勢是別人沒有的,你就越有價值。參照這一點,評估自己的價值,其實是很容易的,雖然評估的結果多半會讓人沮喪。
如果像我這樣的奔四的工控人,一,想想有沒有實現財務自由,二,想想有沒有職場更上一層樓。如果兩者皆無可能,卻在默默接受眼前生活和工作的茍且,那么,真的應該醒醒了。
總之,40歲被淘汰,真的不是沒有可能,也真的不算是什么事。如果公司覺得你沒有價值,勞動法什么的是保不住你的飯碗的。 與其抱怨公司卸磨殺驢,還是趕緊想想怎么提升自身價值吧。正如那個老虎的段子,即使你跑不過老虎,也要想辦法跑過你身邊的人。人吧,總應該具有隨時辭職的能力和準備。